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景、冬有青,着力打造花园式矿山,高标准实施村庄搬迁,建设矿山综合信息化体系,实现废水、余热资源综合利用……近年来,孔庄煤矿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齐头并进,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矿山“颜值”,将绿色矿山建设贯穿于矿井发展的全过程,积极探索矿山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路径。2020年,矿井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走出“花园矿山”绿色新路子
一走进该矿,满眼的绿色便热情地“迎”了上来。主干道两旁的树木“身着绿装”整齐列队,随风起舞的竹林在凉亭旁演奏着协奏曲,干净整洁的办公楼在阳光下矗立,红花绿树相映交错,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该矿充分利用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不断提高矿区绿化覆盖率,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按照“矿在园中、路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思路,将矸石山、矿区道路以及周边道路等纳入重点治理区域,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种植草坪花卉,规范绿化带,收到了集绿化、美化、观赏于一体的治理效果。同时“6S”管理单位每天矿内督导,持续保持整齐清洁的矿区环境。平整宽敞的停车场,绿草如茵的草坪,姹紫嫣红的花朵,为矿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每次上班走在矿里,看着干净的路面和整齐的花草,心里很舒坦,还有假山、凉亭、喷泉,还有池中的金鱼,天上飞着各种鸟儿,仿佛让人置身于花园之中。”综采二队职工温涛说,他在该矿采煤一线已经工作了15年,矿山这些年的变化,他一直看在眼里。如今,矿区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职工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攀升。
打造“示范矿山”节能新引擎
该矿依托大屯公司“一纵五横”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矿井余热、废水、煤矸石的循环利用,绘制节能减排示范矿井建设图景。
推进节能改造。2019年压风余热利用设施率先在孔庄煤矿投入运行使用,每天可减少天然气使用量约1000立方米,节能效益显著。2020年12月,该矿“压风机+洗浴废水”余热再利用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是污水源热泵技术,通过污水源热泵机组做功,把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为次日洗浴热水提供热量。进行余热回收技术改造后,加热成44摄氏度热水供淋浴使用,每日可提供约350平方米热水,较燃气锅炉日节省约4000元。
实现用水良性循环。该矿井下水主要来自四灰水、老塘水等,矿井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该矿提出了“把污水当水源,全面治理回收利用”的目标,实现了用水良性循环。“洗煤水会进行沉淀处理,再次用于洗煤,让每一滴煤水都得到充分利用。”该矿调度室主任郝敬伦介绍。在该矿一座日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的矿井水处理站内,调节沉淀池内的煤泥水和絮凝反应沉淀池泥斗内的煤泥水,通过自动排泥系统排至污泥浓缩池,由污泥泵输送至选煤厂,处理后的矿井水可供消防、井下喷洒降尘、制取乳化液泵站用水。
开启“绿色矿山”环保新模式
“生态环保会促进经济发展,绿水青山会提高生活质量,要开展好生态环保大整顿活动,推进矿井生态环保工作,保证孔庄煤矿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该矿把绿色发展理念和节能环保要求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各环节,开启“绿色矿山”新模式。
加强污染防治。在矸石转运场场地,新安装了2台雾炮机,场地边界围墙铺设洒水管路和喷头,进出场路面完成了硬化,修建洗车池等抑尘措施相继落实,该矿通过监督落实覆盖、喷淋、防流失、防扬散等措施,消减无组织扬尘排放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同时该矿积极拓展煤矸石利用途径,削减贮存量,加快推进危废库建设,规范现有固废危废贮存场管理。“为充分实现矸石再利用,我们将其用于塌陷地治理、村庄回填等工程,每百亩塌陷地年创造经济效益9万元。”资源环保科科长李青松介绍,2020年,该矿一年来产生的12万吨矸石已全部被消耗完成,矸石山库存减少了近8万吨。
推进生态恢复治理。“我们本着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原则,全力推进塌陷地治理工作。”该矿总工程师李培征介绍,该矿贯彻执行“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按照孔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对具备复垦条件的333.6亩采煤塌陷地开展了复垦治理。
此外,该矿修订矿《环境保护管理考核办法》《节约能源管理考核办法》《危险废物管理考核办法》等节能环保管理制度,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风险识别、隐患排查、问题整改,定期组织围绕大气、污水、固废、危废等污染源以及环保手续进行系统排查,先后落实完成危废库新版标识标志更换、安装视频监控与矿调度室联网,混合井广场给排水管网漏水点排查治理等工作,持续擦亮矿山“绿色名片”。
(陈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