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外部媒体
《中国中煤》:孔庄煤矿:以寻求转变推动培训“量质齐升”
日期:2023-09-20 

今年以来,大屯公司孔庄煤矿不断在培训形式上寻求转变,倾力打造理论与实操并进、课堂与现场互补的良好局面,让职工愿意学、主动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由“单一式”向“订单式”转变

为持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矿坚持“缺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举办关键岗位人员、技术管理“双提高”等“订单式”培训,效果显著。

“这次培训,我们邀请厂家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授课老师,采用‘理论+实操’的方式进行,对13名采煤一线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讲解采煤工作面智能集中控制系统组成及功能、故障处理方法等内容。”7月27日,该矿举办2023年采煤工作面智能集中控制系统培训班,为7305智能化工作面开采打好基础。该矿根据生产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开展调研,采取讨论式、调研式、案例式等方式,提升了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截止7月底,该矿针对采掘机电人员开展智能化工作面培训5期,培训62余。

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在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及逃生能力,该矿对全矿入井人员进行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实操培训,并采用“重点学习+自主培训+统一考核”的方式进行。自6月中旬起,由通风科对基层单位技术员等重点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再由他们利用班前、班后会等时间进行自主培训职工,给职工们讲解隔离式自救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条件及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方法等知识。7月24日-7月28日,在矿培训中心集中对入井职工们进行实操考核,学员们均通过考核。“我年纪大了,担心学不好,尤其是理论考试,但是我们队里的技术员和我约好时间给我上课,让我很快就学会了,并且一次就通过了矿上的考试。”综采一队职工王高楼高兴地说。

由“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

该矿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训要求,通过新引进设备、丰富培训内容等,实现由“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逐步提升干部职工技能和技术水平。

在该矿VR事故安全警示教育培训室,学员们通过VR眼镜学习事故案例。该基地的VR警示教育以仿真的场景模仿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将视觉、听觉和动感完美的融为一体,让职工真实的感受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各种效果,起到触动心灵的作用,从而强化职工安全意识,规范作业操作。“3D仿真的场景模仿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将视觉、听觉和动感完美地融为一体,让我们‘身临其境’,深受触动。”运输科职工孟浩说。

该矿还新引进了耙斗装岩机、小绞车两台智能培训装置,教学中采用模拟真实作业场景的人机对练,让职工们对设备的原理操作、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处理等进行实操演示,提升实操能力。“实操考核训练系统主要针对初训班学员和实操考核,通过人机交互的互动方式帮助学员了解井下设备,呈现全息教学的魅力,让教学更加立体直观。”培训中心教师陈玲说。该装置打破了传统人工培训模式的“听和看”,进化到智能人机对练的“练和说”,打造出了模拟真实作业场景的人机对练。同时,还可以通过系统分专业层级进行考核,以“学、练、考、评”一站式闭环模式,循序渐进,高效渗透,让学员真正掌握实用技能,最大化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

由“集中式”向“碎片式”转变

该矿组织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收集、整理、总结成功的工作经验,利用检修、班后会等时间,以“微培训、微讲堂”等形式,补短板强弱项,帮助职工快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开启职工提素“直通车”。

综采二队把“微培训”延伸到了井下,充分发挥区队技术能手的优势,采取“手把手”现场演练交流,提高职工解决现场疑难杂症问题的能力。“针对现场作业时间紧、任务重等情况,我们利用工余检修时间等把课堂开在井下,带动更多职工掌握专业知识,尽快适应生产需求。”该队机电队长高龙介绍经验,通过“碎片式”培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大幅度提升了培训的精准度和效果。该矿实操培训基地、创新工作室把培训由“集中式”向“碎片式”转变,增加了现场互动交流、解疑答惑的教学环节,及时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当中。

此外,该矿还运用手机客户端、网络等平台,让职工可随时随地弹性学习,各单位设置奖励机制,鼓励职工利用工余时间或班后会,用手机登录屯煤素养公众号学习各工种内容,及时学习充电,以“线上学习”不断增强职工的综合素质。

转载于2023年9月15日《中国中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