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先进典型
“70”后化验女工赛场乘风破浪 ——记全国煤炭系统“开元杯”煤质化验采制样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特等奖获得者祝银秋
日期:2024-10-31 

“特等奖?真的是特等奖,不是鼓励奖?”当祝银秋听到自己获得全国煤炭系统煤质化验比赛特等奖时,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反复确认消息无误后,她激动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兴奋地笑出声来。

祝银秋是公司煤炭贸易公司的一名化验员,三个月前,她接到了参加这场全国性比赛的通知,有25年煤质化验经验,在公司技能奥运会上拿过好名次的她,爽快地报了名,开始了备赛之旅。可纵然基础扎实、资历深厚,这趟旅程的艰辛还是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从看“天书”到下笔如有神

“当我看到理论考试大纲后,整个人都懵了。”祝银秋回忆道。

三十多页的考纲,涵盖煤炭采制化相关国家标准、实验室质量管理、化学知识、安全知识等几大项,及误差与数理统计知识、煤炭化验、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等几十个小项,看到如此宽泛的考试范围,已经45岁的祝银秋不禁打怵。

因为理论基础薄弱,一开始,祝银秋就用“笨”方法,先记再背,把读得懂的先学得明明白白。

“说实话,我在学习数理统计时,就像是在听天书。”备赛初期,参赛选手齐聚比赛城市长沙集中培训,当学到《误差与数理统计》时,着实难倒了祝银秋。

概念原理型的知识点,可以背诵,数理统计需要大量公式和计算,死记硬背行不通。

为了快速掌握做题方法,课堂上,她用手机拍下了授课ppt上所有的内容,几天课程下来,存了上百张图片。回到家,她把拍下来的图片一条条整理、记录在笔记本上,没几天就记满了厚厚的一本。

祝银秋的儿子在读高三,正巧丈夫也赶上考职称,那段时间,一家三口总在一起学习。为了给孩子树个好榜样,祝银秋很刻苦,每天翻看笔记、看讲解视频,用荧光笔在笔记上标注重点,页面记满了,就贴上便利贴,不懂解题思路,就背公式、背步骤,再找例题一遍又一遍演算......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她便掌握了考核范围内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理论考试时,祝银秋的思路如一股股小流,化为源源不断的答案,她奋笔疾书,写满了整张答卷。

在标准之上再定标

“从开始备赛,我就没太担心实操这一项,都是每天干的活,太熟悉了。”25年执业经验是祝银秋的稳定剂。

虽然心里有底,但是她并没有盲目自信,早早便仔细研究了实操比赛评分表,梳理统计了四个考核项目中近200个评分标准、300余项扣分点,又按照评分细则,将操作步骤进行细分,精准落实到每一个手部动作上。

从试验仪器外观检查,工具、试剂材料清点,到仪器设备检查及天平的准备,只要走进工作岗位她便进入比赛状态,不允许自己有一处错漏。

练习进行到正式化验阶段,考核要求更严,扣分项目更多,祝银秋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

拿称样来说,从业以来,祝银秋已操作不下1.5万次,练就了一次称样误差在±0.01克的绝技,就算是这样,她仍然在自己的操作标准之上,又上了难度。

称量试样有12个步骤,16个扣分点,每一步都是精细活,若手法粗糙,疏忽大意,将试样从坩埚、天平盘上返回瓶内或瓶的内盖接触试验台面,都会产生污染试样现象,这样的扣分点,祝银秋一次都未触动过。

“煤质的好坏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变化,但是化验员的操作却是主观的,如果技术不佳、操作不当或者是步骤不精细,都有可能造成化验结果的误差,给企业带来损失。”25年来,每一项化验流程和操作步骤都刻印在了祝银秋的骨子里,靠着绝佳的技术,出自她手的化验数据从未有过失误。

破釜沉舟 奋力一搏

在长沙培训时,祝银秋就听说同场竞技的100余位选手中,硕士、学士比比皆是,这使没有读过高中的她压力山大。

进入赛场后,安检、抽签、检录,进入化验区域,一考生、两裁判……庄严的氛围更是让她紧张。

“我是代表大屯出去的,不能给企业丢人,既然选择了战斗,就一站到底。”祝银秋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第一场实操比赛是发热量测定,这是祝银秋每天做的工作,她势在必得,可这场比赛却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比赛中,由于电力过载,赛场突然断电,已经进入最后计算步骤的祝银秋眼睁睁看着劳动成果化为乌有。一场实操比赛的时长是60分钟,各道工序要重头来一遍,她来不及崩溃,调整呼吸、稳住节奏,复盘第一次操作中的重点和可能的扣分点,待设备状态恢复后,重新记忆材料和用具初始位置,依次拿取、沉稳操作,55分钟后,化验步骤全部做完,她才意识到汗水已经浸湿了后背。

最后一项比赛是碳氢测定,祝银秋在工作中不常接触这项,为了理清思路,每项步骤开始前,她都会默默复述一遍流程,默读指令、模仿动作、再行操作,手眼脑相互配合,校准天平、称量试样、试验废样、结果计算、填写记录报告......最后将化验用具清理、归位,恢复原样,细腻地操作给裁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把25年的经验全用上了,劲儿使完了,没遗憾了。”祝银秋走出赛场时已经筋疲力尽,但她心里也多了一份轻松与畅快。

都说二十几岁正是奋斗的年纪,看,“70后”的大屯女工,依然在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