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大屯公司选煤中心姚桥厂机电车间副主任陈涛——
“让更多创新梦想破土发芽是我最大的愿望”
“燃烧小小的梦,不怕赤脚追风,就在勇敢过后,会有万里晴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歌是中煤集团大屯公司选煤中心姚桥厂机电车间副主任陈涛最大的乐趣。
如歌中所唱,他勇敢追逐创新梦想,立足电气维修岗位,聚焦实际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挑起厂里自动化控制系统维护、改造的大梁,成长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大屯公司首位江苏省特级技师。
爱琢磨 勤动手
学以致用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
“刚来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很多设备都不认识。”1998年,陈涛从技校毕业,走上维修电工岗位。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生产设备,初出茅庐的他显得青涩又稚嫩。
陈涛回忆:“那时,我天天跟着师傅跑现场。印象最深的是经常看到运行车间的同事们在皮带机头挥动着大铁锹,一铲一铲地攉煤,汗水湿透了衣服。”
一位同事感慨:“什么时候咱也能穿着干净的衣服,轻轻松松地上班。”这句话深深印在陈涛心中。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自动化控制技术,提升厂里的自动化生产水平,降低工友们的劳动强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陈涛越干越觉得自己知识储备不够,有劲使不上。与此同时,网络时代已经来临,选煤厂自动化改造取得了一些进展。为了充实自己、积累经验,陈涛开始在各大电气类论坛上发帖求教,购买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等方面的书籍和网络课程,努力学习新技术,开阔眼界。
如何提高堆煤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一直是困扰姚桥厂生产的难题。爱琢磨、勤动手的陈涛,将原来应用于液位测量的音叉开关和阻旋开关“移植”到原煤运行系统和洗煤系统中,经过跟踪测算,堆煤保护装置的报警准确率显著提升,堆煤故障处理时间缩短了一半。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生产时间69个小时,为企业创效170余万元,职工劳动强度也随之大幅降低。
这次成功让陈涛切身感受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力量。于是,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在学以致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陈涛发现,厂里的4台精煤压滤机分布在厂房的二楼和三楼,岗位人员只能通过现场控制柜进行单机控制。下方的煤流运输系统承受不住4台设备同时卸料,需要岗位人员楼上楼下来回巡查操作,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怎样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陈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后,设计出一套智能化压滤系统技改方案。
“智能化压滤系统通过交换机实现各设备间的通信,岗位人员只需观看现场监控就可以全面了解设备状态及参数信息,并根据生产需要在操作界面实时设定生产参数,同时实现对4台压滤机的智能化监测与控制。”陈涛介绍。
“现在只要一个人坐在操作室里就能让设备排队卸料,同时能保证洗煤生产的有序性、连续性。”姚桥厂选煤车间主任王东彦说。
独行快 众行远
带领团队完成130余项创新任务
要想用好用活这些越来越智能的“钢铁侠”,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必须依靠团队协作,让大家都成为创新大军中的一员。
陈涛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企业兼职教师的优势,依托“陈涛特级技师工作室”平台,自主编写6门课程的培训课件,撰写《T800仪表操作法》等十余篇操作指南,分系统培训电气维修专业技术骨干,用心做好后备人才的“传帮带”工作。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团队中的曹继建等4人先后考取高级技师、技师等技能等级证书。
浮选加药系统全凭人工经验手动调节阀门,加药量不精准;尾煤车间煤泥滤饼含水量在20%至30%之间,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用化学药剂清洗高频电磁阀,不但污染环境还会对职工健康造成危害……陈涛带领的团队瞄准生产中“急、特、难”问题,不断开展技术攻坚,破解一项又一项难题:
采用电磁阀替代手动阀门,让浮选司机在操作室就能设定参数,完成自动加药;用水作为尾煤压滤机的压缩媒介,并安装两台多级泵,使压榨压力达到2兆帕至3兆帕,处理后的煤泥滤饼含水量在17%左右,可直接装车运输;选择超声波清洗机对TDS矸石智能分选机上的高频电磁阀进行清洗,既节能环保又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每月还为企业节省材料费十多万元……
“陈涛特级技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团队先后取得130余项创新成果,荣获大屯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选煤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更多创新梦想破土发芽,是我最大的愿望。”陈涛说。
刊载于《中国煤炭报》2024年10月31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