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选煤中心:以“新”支点撬动生产“金”动力
日期:2024-12-19 

今年以来,选煤中心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让科技创新赋能洗选生产,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抓项目、强转化,形成解决制约洗煤生产的瓶颈和短板的真招实招,企业发展呈现出安全状况好、生产效率高、经营效益不断攀升的良好态势。

理念革新 机制谋新

“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工作机制,精准实施,责任到人,促使创新的道路更实更广。”在工作会上,该中心提出要聚焦聚力科技攻关,增强创新创效能力。

该中心坚持让机制走在前,为创新工作落地解决后顾之忧。制定完善《选煤中心科技项目管理办法》《选煤中心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选煤中心专利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选煤中心科技管理流程,提高科技管理质量。积极组织选煤、机电、自动化等专业领域的带头人创立技术创新团队,根据专业明确创新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进一步抓实创新团队的责任分工。结合大屯矿区选煤厂的工艺特点,定期组织团队内部的研究实践,加强与外部企业、单位的技术交流研讨,深入开展选煤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调研开发与应用推广,充分调动干部职工主动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手段解决当前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实际问题。

“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和技术力量、基础条件等情况,选择‘揭榜挂帅’、自主研发、委托(合作)开发等实施方式。”该中心资源环保科负责人陈忠训介绍,“通过不断完善创新工作机制,目标更加明确,组织实施更加得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也更加及时了。”

载体焕新 全员创新

走进机电车间,蓝光四射,焊花飞溅。参赛选手头戴安全防护面罩,手持电焊枪,分离的钢材在火花的牵引下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一道道焊缝整齐而又光滑……这是该中心开展电焊工技术比武的场景。

该中心把劳模创新工作室、QC小组、“五小”科技、合理化建议等作为职工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聚焦关键工种、核心岗位开展浮选密控、采制化、叉车、电工等多项技术比武和“保精煤质量、提洗选效率”“提高设备完好率”等主题竞赛。加强“名师带徒”工作,充分发挥现场经验丰富的技术大拿、处理问题的行家里手等技术骨干的作用。

“创新工作室成为职工提升技能、实现创新的重要平台。陈涛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这里,职工不仅可以接收到来自‘大屯公司首位江苏省特级技师’陈涛的悉心指导,还可以通过课题化、项目化的模式,参与到先进设备的应用转化、生产工艺的优化等创新工作中来,激发全员创新。”该中心主任助理王敏介绍,“据统计,职工全年开展“五小科技”30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20项,培养技术骨干10名,其中8人获得技能升级。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一种压滤机滤饼采样装置》取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大屯厂单室进料空气穿流压滤机应用与优化》项目荣获第三届煤炭洗选加工行业‘五小’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

举措出新 成果崭新

“实施二次浮选工艺改造后,提升了浮选系统处理能力及浮选效率。按当前煤价计算,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500余万元。”看着眼前高速运转的浮选生产装备,孔庄厂厂长许斌就浮选系统优化与实施改造效果算起了经济账。

该中心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难点进行技术攻关,用技术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工艺更加完善、系统更加稳定、生产组织更加可靠,工人劳动强度不断降低,安全得到保证,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针对矿井原煤性质及变化情况,该中心在孔庄厂设计应用智能风选排矸系统。“当小于300厘米矸石通过时,该系统能精准识别,将矸石打出,从而实现煤与矸石的分离。”该中心孔庄厂生产准备车间主任肖仁庆介绍说,“原来一个班需要4个人,智能风选排矸系统上线后,现在只要2个人就够了。”

该中心在姚桥厂积极推进装车自动化。设计射频和视觉车号识别系统,实现在车皮进站的同时做到车号的自动识别、采集、上传,替代了低效的人工采集车号作业。通过装车一体化软件,轨道衡可将装车重量记录并上传平台,实现了自动计量。

优化系统工艺和生产操作,精煤产率提升1.5个百分点,累计增加利润8800万元;精、尾煤泥高效脱水设备替换升级,可获取全水分低于16%的煤泥,大幅提高煤炭副产品的自用率,避免煤泥资源浪费……该中心以科技攻关为抓手,促进技术创新举措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