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先进典型
燃烧梦想 赤脚追风——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陈涛“炼成”记
日期:2024-08-27 

“燃烧小小的梦,不怕赤脚追风,就在勇敢过后,会有万里晴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是大屯选煤中心姚桥厂机电车间副主任陈涛最大的乐趣。

就像歌词中所写的那样,只因怀揣小小的创新梦想,陈涛立足电气维修岗位,聚焦解决实际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挑起了厂里自动化控制系统维护、改造的大梁,完成了从一名普通技校生到公司第一位江苏省特级技师,再到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的惊艳“蝶变”。

在创新创造中一路生花

“姚桥选煤厂目前有4套压滤机参与生产,但每套压滤机都只能通过现场控制柜进行单机操作,每班需要多名岗位司机,严重影响压滤系统的生产效率,制约选煤系统的入选能力。”在姚桥厂“特级技师工作室”,陈涛正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创新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为打造智能化的压滤系统,陈涛和大家一起翻阅文献,查找资料,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设计出一整套技改方案,打破传统的就地控制或工控机集中控制的生产模式,做到实时推送设备的监控信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极大方便了岗位司机对生产系统的监管。“智能化压滤系统组成主要包括监控主机、有线网络、PLC工控系统等,岗位人员只需观看现场监控就可以全面了解设备状态及参数信息,并根据生产需要在操作界面实时设定生产参数,同时实现4台压滤机的智能化监测与控制。”陈涛介绍。

“我们4台精煤压滤机分布在厂房的二楼和三楼,原来都是单独控制,下方的煤流运输系统承受不住4台设备同时卸料,需要岗位司机楼上楼下来回巡查操作。现在只要一个人坐在操作室里就能让设备‘排队’卸料,保证了洗煤生产的有序性、连续性。”姚桥厂选煤车间主任王东彦说。

堆煤保护作为皮带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作的灵敏性和准确度一直是困扰姚桥厂生产的一个难题,爱琢磨、敢实践的陈涛将原来应用于液位测量的音叉开关和阻旋开关“移植”到原煤运行系统和洗煤系统中,经过跟踪测算,堆煤保护报警准确率提升到100%,堆煤故障处理时间缩短了一半,每年增加生产时间69个小时,可为企业创效172万余元,职工劳动强度也随之大幅降低。

在携手并进中硕果累累

随着选煤行业的发展,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给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个人的成长经历让陈涛深知“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的道理,要想用好用活这些越来越智能的“钢铁侠”,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陈涛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企业兼职教师的优势,依托“特级技师工作室”平台,自主编写《原煤系统电控原理及维修》等培训课件6门,撰写了《T800仪表操作法》等10余篇操作法,全方位、分系统地开展电气维修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培养,毫无保留地做好后备人才的“传帮带”工作。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团队中的曹继建等4人先后考取了高级技师和技师技能等级证书。

“浮选加药系统全凭人工经验手动调节阀门,加药量不精准;尾煤车间煤泥滤饼含水量在20%到30%之间,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用化学药剂清洗高频电磁阀,不但污染环境还对职工健康造成危害……”制约安全生产的“急、特、难”问题出在哪里,创新团队展示身手的舞台就在哪里。

在陈涛的带领下,团队改造浮选加药系统,让浮选司机在操作室就能设定数据,完成自动加药;用水作为尾煤压滤机的压缩媒介,并安装两台多级泵,对水进行加压,处理后的煤泥滤饼含水量在17%左右,可直接装车运输;选择超声波清洗机对TDS矸石智能分选机上的高频电磁阀进行清洗复用,既节能环保又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每月为企业节省材料费10多万元。

与此同时,团队还对全厂的集中控制程序进行优化,重新编写部分程序块,并根据生产工艺的需求,对工频运行的部分设备实施变频改造,运行频率实现了PID自动调节,解决了姚桥厂密度控制自动调节和液位自动控制等诸多难题。

工作室成立以来,陈涛团队接连完成了130余项小改小革,并获得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取得选煤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更多的创新梦想破土发芽,生长出更多的答案,就是我最大的愿望。”陈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