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外部媒体
《中国煤炭报》:徐庄煤矿技术先行 矿山逐绿
日期:2024-09-05 

走进中国中煤大屯公司徐庄煤矿,昔日堆积如小丘般的煤山和高耸的矸石山,已被两个数千平方米的白蓝色储煤棚和储矸棚替代。

近年来,徐庄煤矿着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矿井,以技术创新推动矿区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环境保护、高水平治理环境污染、高效率实施节能减排、高要求改善矿区景观,取得显著成效。

产煤不见煤

在白色环保储煤棚里,徐庄煤矿运销科职工开着大型推土机对落下的煤炭进行平整。面积5822.2平方米的储煤棚上方,是700平方米的落煤口。

半个小时前,煤炭正是从这里落下。落煤口上方,覆盖着该矿运销科发明的可调式伸缩防尘网。

与储煤棚相邻的主干路,清洁干净,路面难见灰尘。人们很难想象这条道路与储煤场仅仅一墙之隔。

投资915万元、利用19个月时间,该矿建成半封闭式网架储煤棚。往日“遇风满天灰,逢雨黑水流”的现象得到杜绝。

储煤棚里,不仅安装了2台除尘雾炮机,而且铺设了400米的喷雾管路。180余个自动洒水喷头形成立体喷雾墙,大型装载铲车可以在储煤棚内自由作业。

出矸不见矸

乌黑、高耸的矸石山,是不少人对煤矿的特有印象;出煤就出矸,是不少人对煤矿生产的固有认知。

随着矿井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水平保护协调推进,徐庄煤矿正在用实践颠覆传统认知。

在徐庄煤矿井下矸石破碎制浆硐室,经过技术处理的煤矸石变成浆料,正通过压力管路源源不断被注入到该矿东九采区的废弃巷道和采空区。

近年来,徐庄煤矿新建矸石基浆体高效制备及功能充填利用工程,让“无用之物”变成“有用之材”。

徐庄煤矿年核定原煤生产能力160万吨,煤矸石排出量一年高达15万吨。煤矸石升井及地面外排,不仅产生巨大费用,而且对环境造成影响。

去年,徐庄煤矿与中国矿业大学科研团队联合对中国中煤“揭榜挂帅”项目“矿用矸石基浆体高效制备及功能充填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开展技术攻关。

该工程项目将煤矸石作为主要原料进行破碎,制作成矸石基浆体,利用高效制备系统长距离输送,充填至采空区及巷道空间,实现煤矸石不升井。

修旧产值超千万元

在旧料回收加工场地,徐庄煤矿供应科更新厂厂长居靖带领10多名职工对回收上井的各类材料进行挑选分类。

“我们把能用的材料挑拣出来,修理加工后代替新材料投入使用,减少吨煤成本。”居靖说。

今年上半年,更新厂修旧产值达2770万元。

近年来,徐庄煤矿实行“环境问题清单式、整改方案表格化”管理,加大科技投入,解决环保问题。

实施智能化矿山建设,2023年工作面和采区回采率分别为95.1%和81.0%;投资900万元实施矿井水处理深度扩容工程,日处理能力达8000立方米,每年节约地下水资源170多万立方米;实施矿井压风机余热系统改造,年节电量116万千瓦时;应用智能化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皮带机,减少用工,年节省费用50余万元。

2021年至2023年,该矿科技创新投入分别占企业销售收入的4.46%、6.62%和4.58%。

塌陷地变“希望田”

近年来,徐庄煤矿累计投资5300余万元,高要求做好采煤塌陷地复垦与治理恢复,采取“分层剥离、交错回填、土壤重构”工程技术手段,将塌陷地改造成以种植为主的优质高产田。

针对塌陷较严重的区域,该矿采用挖深垫浅法进行复垦,将塌陷地改造成鱼塘、藕塘等进行淡水养殖,促进当地形成水陆结合的生态农业种养殖新模式。

通过湖泥充填法与挖深垫浅法相结合的复垦方式,目前该矿采煤塌陷地稳沉区域治理率达100%,塌陷地变成“希望田”,不仅缓解了矿地矛盾,而且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和矿区景观。

目前,徐庄煤矿绿地面积24.18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4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是第三批全国绿色矿山之一,被徐州市及中国中煤评为“花园式矿井”。

转载于《中国煤炭报》2024年9月3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