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煤炭市场形势愈发严峻,价格持续下行且波动频繁,行业竞争愈加激烈。面对煤市寒冬,公司采取积极主动的生产经营策略,按照“稳产、提质、降本、精销、治亏”思路,稳住生产经营水平,深化提质增效工作,提高创收创效能力,在行业寒冬中砥砺前行。
以稳产增产守好“家底子”
“根据图纸及近几天观测,断定fc2断层会向机尾处移动,破底范围会持续增大,要求在28-38号支架处角度提前上漂,调整度数为15度左右,以防断层后移……”在姚桥煤矿采煤一队班前会上,技术员连凯正指着图纸向工友们说明当班工作任务。百米井下,8715采煤工作面现场,放煤工刘如朋目光如炬,他一边按动支架电液控按钮,一边认真观察放煤情况,以便及时关闭后插板,避免漏矸情况发生。该矿牢固树立“以质补量”生产理念,紧紧围绕“保顶板、控层位、抓放煤”工作思路,统筹抓好产量与质量,在保障煤质良好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从而实现原煤产量质量双提升。
“TDS智能干选机投入使用后,每天多选矸200余车,现在4天的选矸量能赶上原来12天的选矸量。一个月下来,能多选矸石1万余吨。选矸效率提高45%,精煤率直线提升。”在选煤中心孔庄厂调度指挥中心,孔庄厂厂长许斌一边查看大屏上新井选矸的监控画面一边介绍道。该中心加快科技创新,全力解决系统高耗低效环节,确保技术指标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保障生产系统工艺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面对当前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公司各直属企业牢固树立“提煤质就是增效益,提煤质就是降成本”的理念,认真落实煤质管理工作各项要求,从源头上进一步加大煤质管控力度,以突出的煤质管理成效,不断提升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以降本增效收紧“钱袋子”
一垛垛旧料码放整齐、重塑“金身”;一度度电量严控细算,聚沙成塔;一项项措施落地有声,成效斐然……公司吹响降本增效专项行动的号角,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全力以赴把“降”字坚持到底,把“增”字落到实处,不断助推企业提升经营质效。
“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工资,我们要想方设法降成本。”年初,孔庄煤矿迅速召集矿相关单位人员,结合矿井实际情况拟定20余项具体降本增效工作任务,每周调度跟踪,持续推进落实情况。在井下工作现场,该矿物资管理科根据《分头包片管理办法》,对各单位实行分头包片责任制,加强材料使用盯防管理。
公司各直属企业加大材料成本管控力度,细化生产环节材料消耗定额,构建“一工程一预算”物资核发系统,强化生产现场动态监管,硬核执行“有旧不发新”等原则,坚决杜绝材料浪费现象发生。
在姚桥煤矿新副井井口旁的空地上,两个绿色的工棚库房格外引人注目。该矿供应科职工张传民和另外几名工友正忙着分拣升井的旧料,再实施除锈、焊接、修补等多道工序修复后,分门别类码放整齐,以便查找、领取、复用。“这些是井下工具箱,加工一个新的费用大约2000元,而修复一个旧的只需要花费800元。今年一季度,我们一共修复了15个井下工具箱,一下就节省了1.8万元。”张传民指着其中一堆物料说道。
说话间,几名材料员前来领取所需旧料,准备重新投入井下使用。“领用新料要计入单位成本,超支了就要受到考核,而复用旧料矿上奖励复用费,一奖一罚,你说哪个合算?”该矿采煤二队材料员王怀懂笑着说。
年初,公司各直属企业建立完善废旧物资管理体系,持续扩大修旧利废范围,增加可利用物资的品种与数量,按照“能交则交”原则,全面拓宽交旧领新范围,制定并严格执行交旧领新制度,大力推动废旧物资的回收与复用工作有效开展。
以精益管控深挖“效益源”
“电机要按照功率和用途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方便清点和领用。”“散落的螺母、螺栓必须回收清点,这300多个小零件价值700多块钱呢,一点儿都不能浪费”……在孔庄煤矿仓库盘点现场,职工们干得热火朝天。
今年2月份,该矿启动了覆盖18个仓库的“盘库掘金”行动,通过物资清点、数据同步、系统联动三大举措,依托内部市场化平台系统完成所有物资数量核查,并配合周转库存盘点情况,及时对单价不符的物资及时补录或更新,为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盘库行动不仅成功盘活了大量‘沉睡’物件,还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跨单位协同调配物资的生态圈,实现了高效便捷物资配置。后续我们将持续推进‘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采购、入库、使用到报废,全流程精细化管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配置价值,不断提升企业成本竞争优势。”该矿总会计师张军说。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推行市场化机制改革,差异化薪酬分配体系日趋成熟,薪酬分配向贡献大、苦脏累险等重点岗位倾斜,不断解决人、岗、责、薪不匹配等问题。将划小业务核算单元与市场化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全面系统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让“收入靠贡献看业绩”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常态,充分激发全体干群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