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2025年徐州劳动模范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姚桥煤矿设备管理科副科长慈鹏芬接受表彰,在阵阵热烈掌声中,他接过沉甸甸的奖章和证书,十余载扎根煤海的奋斗画卷在脑海里徐徐展开。
破茧成蝶:废旧设备点亮智能之光
“7010工作面47台摄像仪、14个交换机,直接更换太浪费了,我们自己修。今天修好就能省下近百万元!”慈鹏芬说。工作中,他不断创新,“变废为宝”是事情经常发生。
2022年,他主导3个井下集中清洁供液硐室建设。面对控制系统设计困局,他慧眼转向废弃的PLC控制箱(可编程控制器)。在多数人眼中,这些淘汰设备不过是待回收处理的金属废料,但在慈鹏芬手中,它们即将完成华丽蜕变。慈鹏芬如同一位孜孜不倦的技术斗士,带领团队重新编程、调试,最终自主开发出远程控制系统,不仅实现了井下供液系统实时监控与无人值守,更在幽深巷道中编织了一张安全智能网,将作业风险大幅降低,为矿井高效生产筑牢根基。
智能脊梁:十七昼夜写就煤海新章
2018年公司启动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建设,慈鹏芬被委以技术带头人的重任。面对液压支架与采煤机协同控制这一核心瓶颈,他率12人团队毅然北上,驻守北京煤机厂展开技术突围。
17个昼夜轮班鏖战,调试参数千余次。慈鹏芬和队员们困了倚着设备小憩,醒了继续投入调试。星光与晨曦见证了他们攻克技术壁垒的艰苦过程。现场建设阶段,他主导供液系统、工业环网、千兆光纤通信系统集成设计,组织安装调试设备千余台(套),姚桥煤矿首个智能化工作面由此诞生。此后他提炼经验形成标准化方案,成为后续智能化工作面建设的“金钥匙”。
2022年,慈鹏芬全身心投入7010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从设备调试到数据采集,从井下准备到地面协调,事无巨细,最终确保该工作面顺利通过国家智能化示范矿井验收。
琢玉成器:薪火照亮煤海未来
“玉瓷之石,金刚试之。”在姚桥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琢玉工程”课堂上,该矿党委书记亢俊明强调实践锤炼的重要性。而慈鹏芬,正是“琢玉工程”最生动的实践导师。
在7618智能化工作面现场,慈鹏芬手指着集控中心讲解道:“华宁集控系统是我们智能工作面的核心……”学员们围在他身旁,聚精会神地听着。学员每一次提问,他都耐心解惑;每一处难点,他都手把手指导。他深知“人才是技术突破的第一动力”,坚持定期开展理论培训与技术交流,并利用业余时间自我加压学习,为团队持续赋能。这份传承之心,使“琢玉工程”真正成为智能化人才的孵化器。
慈鹏芬的团队成员中有3人获得工程师职称、10人成长为智能化建设骨干,他的徒弟陈海洋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成绩优异,在公司技奥会上获得综采维修电工(智能化)一等奖。
荣光之路:奋斗勋章缀满征衣
从2010年的技术员,到如今智能化建设的领军人,慈鹏芬以“求实创新、精益求精”为座右铭,在煤炭智能化转型浪潮中勇立潮头,一路用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
2024年,在全国采煤智能化创新大赛上,慈鹏芬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队勇夺大赛三等奖;同年,他荣膺中国中煤青年科技奖。其创新成果曾获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煤矿优秀“五小”成果一等奖、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他多次获得中国中煤“生产一线技术创新标兵”、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奖”和“科技创新特别优秀人才”等称号,他的荣誉簿上,每一项都是对“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