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主任特别抠,正是因为抠才省了不少钱。”提起孔庄煤矿机电科锅炉车间主任杨友河,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特别抠、特别会算。杨友河指导司炉操作人员根据天气变化、气温升降来调节燃气锅炉,既要能保证供暖正常,又不浪费1立方米的燃气。整个冬天,该车间共节省了200万元左右的燃气费用。
“过日子就要精打细算”
“过日子就要精打细算”这是杨友河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车间里的不锈钢循环泵叶轮坏了,若买一台新设备需要两万多元,他就和工友一起拆卸大泵送到外面维修,仅仅花费了600多元;新井的疏水阀锈蚀,他带人更换配件继续使用。
由于人员不足,锅炉车间有1000多米的保温外管路之前是外包的。为了降成本,杨友河主动和工友承揽了这一管路的巡检任务。巡检工作十分辛苦,维修更是苦上加苦。他和另两个工友几乎没有休息,顶着刺骨的寒风中在高高的管路上维修,经常手和脸都被冻得没了知觉。有时候管路发生漏气漏水,他们半夜也要从家中赶过来抢修。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杨友河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他凭着一听二看就能立刻发现设备的问题。有一次,在路过水处理设备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不对劲,走过去一看,果然如他所料,水处理的一个阀门未开,工作人员就直接开泵了,造成管路超压,垫子被强力爆出。如果不是及时发现,水就会冲击电动机和开关柜,将会发生较大事故,造成不小的损失,不仅影响锅炉用水,甚至影响整个供暖工作。
杨友河经常一上班就到车间巡查,对细小的故障随时纠错维修。没有紧急工作时他就和工友把管路上旧的阀门拆下来,细心打磨、焊接,经过他们细心打磨过润滑过的旧元件,甚至比新配件用起来还要丝滑好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车间的人员配置上,杨友河因地制宜,做到人尽其才,努力节省人力成本。他让持有司炉证的化验员到司炉岗位,不仅解决了司炉人员短缺的问题,还能及时对水处理进行调整,让水质符合锅炉用水要求。
杨友河可以算是一个多面手,维修、保养、操作、化验、司炉,没有他不会的,不仅有理论知识,还考取过证书,更实际操作过。在日常工作中,他不仅自己按章操作,还严格要求工友们依照操作规程操作,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在锅炉车间,班中完全杜绝了喝酒和酒后上岗的现象。
在杨友河的带领下,锅炉车间每个人都自觉地进行降本增效、修旧利废,用秃了的扫帚还在用,中午天气暖和一点就马上下调锅炉压力,水管断裂了就用铁丝缠绕接好继续使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一个人都节约一点点,就会让生产成本降下来。”杨友河经常夸赞锅炉车间个个都是节约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