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煤炭市场重重挑战,大屯公司选煤中心精准“把脉”职工思想动态,打造“形势+宣讲”“榜样+创新”“关爱+感恩”模式,做到凝聚人心、打磨匠心、彰显信心,引领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为完成全年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等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形势+宣讲”凝聚人心
“我们与企业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要做好‘过紧日子、苦日子’的充分思想准备。一定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做到不花钱、少花钱,能省则省。”在大屯公司选煤中心姚桥厂检修现场,选煤中心主任黄松一边查看检修情况一边就当前形势任务进行讲解。
该中心把形势任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发挥基层宣讲独特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推进。线上注重发挥“选煤人”微信群、各单位职工工作群作用,做好当前形势任务系列宣传。线下以车间、班组、岗位为主阵地,中心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车间主任下沉到车间、班组、岗位,重点宣讲当前煤炭市场、中煤以及公司刚性考核政策、当前安全形势等,确保把企业面临的形势讲清、应对措施讲透,统一干部职工思想。
“如何把当前形势任务讲透?如何让职工听得进?我们认真制定宣讲方案,反复斟酌宣讲稿,挤‘水分’,留‘干货’,确保做到把复杂问题讲简单、简单现象讲深入、熟悉内容出新意。”党建工作科科长郭颂说道。
“榜样+创新”打磨匠心
“我们将原来应用于液位测量的音叉开关和阻旋开关‘移植’到原煤运行系统和洗煤系统中。经过跟踪测算,堆煤保护装置的报警准确率从70%提升到99%,堆煤故障处理时间缩短了一半,每年为企业创效170余万元……”姚桥厂机电车间班前会上,大屯公司首位江苏省特级技师陈涛为大家讲解堆煤保护装置改造原理以及成效。
在形势任务教育过程中,该中心注重以生动鲜活的实例来佐证道理,变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针对性引导。让基层劳模、技能大师、“十佳”之星、优秀共产党员等走上讲台,用家常语言、鲜活实例,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工作体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基层一线职工发挥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改变装车的流程,一列车能够缩短两个小时的作业时间,统筹了整车、装车、平车时间,实现各项操作工序错开衔接。”孔庄厂储运车间装车工常虹被评为“十佳”之星,在车间丙班班前会上,向职工讲解创新的装车工作流程,并在全车间推广。姚桥厂机电车间将南、北放矸岗位集中在一起,改造后,新井排矸系统职工由24人减少至20人,一年下来,能节约人工工资38.4万元。
该中心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不断激励职工围绕创新技术、工艺改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职工劳动量以及节约资源、减人提效的新方法等方面引导职工出主意、想办法。
“关爱+感恩”增强信心
“我是1989年12月参加工作,从跳汰选煤开始,到重介系统改造,再到重介升级扩能改造,选煤技术实现了从半自动化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发展,我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立足岗位,为企业分忧解难。”该中心开展“我与企业共命运,企业与我同发展”大讨论,孔庄厂选煤车间生产丙班班长曾朝均告诉大家一定要把感恩的心落实到行动上,与企业同频共振,共渡难关。
“这次检查我们要重点围绕劳保用品‘三证一标’核查、随机抽样检测等内容展开,要认真听取职工代表对劳保用品配备、使用体验及改进建议的反馈……”近日,该中心开展劳保用品专项检查,筑牢职工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做好每个员工本月工资与上月收入差异性分析,分析差异大的原因,做好差异解释,统一思想”“更换单身宿舍纱窗,改善职工住宿环境”……该中心深入开展“一对一加N”精准服务,解决职工急难愁盼。组织职工代表开展“两堂一舍”专项督查。开展一季度“两堂一舍”满意度测评。认真收集职工关于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的各类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把关食品采购、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重点工作,以职工满意度为导向,打造安心“家园”,积极构建“职工与企业命运共同体”。
“下班时,要检查一下电脑有没有关上,走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加工一个配件时,要排查一下回收的旧螺栓是不是能复用”……该中心干部职工立足岗位,竭尽全力降成本、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