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外部媒体
《中国煤炭报》千米井下装上“智慧天眼”——姚桥煤矿采用云边融合技术抓违章
日期:2025-04-17  


“它就像一双‘智慧天眼’,通过全方位扫描,让隐患无处可逃。”站在中国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智慧安全中心,该矿安全监察科副科长唐式航轻触屏幕,进入违章智能分析系统界面,井下数百个监控点的实时画面、历史录像中的违章行为瞬间被“揪出”。视频墙上自动弹出多个片段,红色标注的违规操作区域清晰可见,违章智能分析系统同步生成分析报告。

屏幕前,唐式航利用时间轴回溯功能,对井下某区域的人员活动轨迹进行分段分析。

“过去,查违章像大海捞针,需要人工逐帧回放录像,耗时耗力还容易遗漏。现在,违章智能分析系统能自动筛查可疑行为,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姚桥煤矿矿长张朋感慨道。

作为一座拥有50多年历史的老矿井,姚桥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井下作业风险点多,主要通过人工巡查和固定地点录像抽查的方式进行安全监管。面对井下数百路监控视频,漏检、误判时有发生。

违章智能分析系统深度融合AI(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数据技术,可对穿越警戒线侦测等8类典型违章行为进行智能识别,日均处理视频数据超800GB,准确率在95%以上。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架构创新。

违章智能分析系统采用云边融合技术。前端摄像头实时采集数据,边缘服务器快速完成初步分析。云端平台通过深度学习,不断优化算法。

“这相当于给每段录像配了智能索引,查证效率提升80%以上。”该矿安全监察科管理员姜宁宁一边介绍一边演示。他输入时间范围和区域,违章智能分析系统自动将长达9小时的录像切割成20分钟的片段进行并行分析,生成视频墙并标注风险点。如果检测到人员活动不足30秒的无效片段,该系统可自动过滤,以节省存储空间。

更让安监人员称道的是违章智能分析系统的“自我进化”能力。违章智能分析系统支持第三方算法导入和自主训练,目前已针对“车辆未连接保险装置”“顶车作业无人指挥”等场景开发专项识别模型。

该矿党委书记亢俊明表示:“这套系统不仅是一双‘监管眼’,还是安全管理的‘数据大脑’。未来,我们将把这套系统与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联动,实现‘地层透明’与‘行为透明’,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据了解,违章智能分析系统试运行以来,已累计识别违章行为127起,预警重大风险隐患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