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公里,从江苏沛县的百米矿井到上海展览中心大会堂,从全副武装、双手沾满油污的矿工形象到西装革履、神采奕奕的获奖者模样,变的是空间、时间,不变的是为煤矿事业奋斗不止的初心。当孔庄煤矿综采二队队长王鹏智从上海返回矿山,珍藏起闪闪发光的五一劳动奖章,带着沉甸甸的荣誉与责任,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继续行进在充满希望的煤海……
他还是当年那个背起工具包下井的年轻人
“背起工具包就下井了。交接班时间到了也不走,还在测量单体的初撑力。”孔庄煤矿综采二队跟班队长葛福民对12年前初见王鹏智的情景记忆犹新。从测量数据的眼神中,从巡查工作面的状态中,葛福民察觉到,这位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是从心里想学习求进步。
渐渐地,葛福民和另外几名老工人成了被“追问”的对象。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为什么要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老矿工“请教”呢?他们有些不解。直到有一天,工友们惊奇地发现,溜子道上多出一条偏中线,通过测量工作面大溜子机头到偏中线的距离,就能时刻监测工作面上窜下滑的情况,发现苗头性问题即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个青年善提问、爱钻研、肯吃苦,真是个有本事能干事的人。”工友们连连称赞,大家越来越喜欢这个浑身充满干劲、积极向上的年轻人。
12年后,地层深处约964米,王鹏智从工具包里掏出凿子破开煤壁,对身旁几名同样背着工具包的年轻技术员说:“看,这样做才能勘测出岩层最真实的性质。”新来的技术员问,是不是要根据技术科反馈的数据才能做具体分析,王鹏智瞪圆双眼,十分严厉地说:“要想精准掌控工作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我们必须增强‘数据为王’的意识,收集工作现场重点区域、重要环节的数据时一定要准确、及时,再结合理论知识原理进行分析验证,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高效组织生产工作!”
12年间,王鹏智先后在水采队、综采一队、综采二队、掘进队、生产技术科等8家单位流转工作,每到一处,他都要求自己沉下心俯下身干在前,坚持将手头工作摸清吃透,力争做到最好。不同岗位的学习锻炼,促使他思维方式发生改变,管理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他成为矿山煤海中一面鲜艳的旗帜。
牢牢守住工作面就是紧紧端稳饭碗子
“眼睁睁地看着架子歪倒,倒了之后,十天半个月开不了工,光整工作面出的力都海了去了……不能提,不能提!”聊起7436工作面初采时的情况,该矿综采二队职工苦不堪言,无奈地直摇头。
当时,该矿同时回采7436和7377工作面,因煤炭资源匮乏,暂无寻找到其他合适的接续工作面,这意味着如果放弃7436工作面,那么全矿两千多名职工的工资来源将失去保障,怎么办?必须守住!
2022年7月,在7436工作面回采一年多后,该矿领导任命王鹏智为综采二队队长,收到调令的他二话没说,立即深入到井下现场查看工作情况。王鹏智思维活跃,敢想敢干,善于在困境中寻求突破。他从管控顶板等方面入手,多方调研学习,创新引进整体网,采用超前预注浆加固造“人工假顶”,不断优化割煤工艺,通过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逐步实现7436工作面的可控、再控,推动生产局面稳中向好。
然而,探索开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是公司首次大范围铺设整体网,职工经验不足,网体面积大,网身沉重,屡次出现网“生根”不牢的问题,有些职工明显出现退缩畏难心理。王鹏智不分昼夜紧紧盯在现场,认真分析比对整体网与工作面的状况,经过反复调整验证,最终确定了先用金属网“扎根”,再用绞盘进行分段吊起的方案,大大提升了上网质量和效率,成功破解了断层区域顶板极其破碎的管控难题,为保证7436工作面正常回采迈出关键一步。“每当遇到工作困难,王队长总是冲在前、干在先,看见他的身影,我们又重燃斗志,充满信心!”该队班长许福顺坚定地说。
用“孔庄精神”描绘朴实而纯粹的劳动底色
当妻子朱丽君从同事那里得知工作面状况得到控制后,才算吃了一颗“定心丸”。“喂,我上井了……”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王鹏智有些沙哑的声音,朱丽君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这是一天一夜后,夫妻俩第一次通话,朱丽君也说不清是委屈的泪水还是高兴的泪水。每当遇到紧急情况,王鹏智怕朱丽君担心,从不说什么。朱丽君怕王鹏智有心理负担,也从不问什么,而是悄悄地从同事那里打听工作进展情况。这似乎成了他们之间的默契。
王鹏智有时觉得自己是亏欠家人的。结婚8年来,除了蜜月旅行,他没再陪伴妻儿远行。儿子出生后,他将妻子从医院接回家,就赶回矿里准备迎检工作,一走就是4天4夜。租房被骗了钱,警方破案后通知他去办理领钱手续,但他因为太忙至今没去办理。有段时间,工作面情况非常糟糕,他常常半夜惊醒,明明躺在床上,却以为自己躺在工作面的煤泥地里。在梦里,听到有人喊“冒顶了”,他就赶紧起身将一旁熟睡的儿女挪移到“安全地带”。即使累得回家倒头就睡,手机也要握在手里,一有动静就会立即接听。儿子说想爸爸,妻子带孩子来办公室看他,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他也始终处于忙碌状态。父亲有事打电话给他,却一直处于忙线中,谁能想到他连续打了80多个电话都是在协调处理工作问题。看着他熬红的双眼,母亲心疼地说:“儿啊,咱调个轻松点的岗位吧,这样下去身体可吃不消啊!”王鹏智安慰道:“妈,别担心,我不是孤军奋战,是和许多像我一样的煤矿人共同努力,能安全采出煤炭我感到很快乐!”
择一地,静一心,守一事。十几年的光阴匆匆而过,王鹏智乌黑的发丝里隐约生出几根白发,年轻的眼角爬上浅浅的皱纹。当年,大学刚毕业的他只知道孔庄煤矿工作环境特别复杂,可没想到会如此复杂。他说:“既然选择了,也从未后悔过,总想着要把工作做好,别留下什么遗憾才行。”
“特别”的环境造就“特别”的人。王鹏智和他的弟兄们在每一次“特别”的困境中,在每一次“特别”的挑战面前,踔厉奋发、挺膺担当,不断淬炼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胜利”的孔庄精神,他们用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笔一画描绘出劳动者朴实而纯粹的人生底色!